今天是10月11日,连续假期的第二天,本来以为北部人会利用这个连续假期逃离大台北,没想到一路向北都是大塞车,一直塞到皇帝殿,比原定预估抵达的时间多出了一倍时间。来到皇帝殿的时候,这里已经停满了许多车辆。日正当中,我们才准备要上山,这群登山客却已经要下山了。这里毕竟是古老的景点,所以停车场、石阶步道、厕所都非常完善,道路也很宽敞,停车方便。
我们从东峰的登山口进入,看地图应该可以从天王峰绕一圈回到原来的起点。走石阶而上,一路都是阴凉的树林,悦耳虫鸣陪伴著我,树丛中偶尔有一些小骚动,鸟儿躲在里面嬉戏玩耍,偶尔还会有蜥蝪快速的从我眼前爬过。这段路又陡又长,,都是45度的上坡,绵延一公里多,走起来相当累人,如果是在夏天密不透风的话,应该很辛苦。
到了最后一段,攀爬绳索上去,便上到了棱线,向右边再走几分钟就是东峰,也是往石霸尖的方向,如果往左走就是天王峰、西峰的方向。绳子看起来象是新的,比桥上的钢缆还要新,应该定期有人在维护。
东峰上面早就已经人山人海了,峭壁上面坐满许多人观赏风景。这个山区中的电塔也是奇妙的风景,电塔象是一座座车站,拉了长长的电线,就像空中缆车,一直绵延到北海边,有所谓光被八表,电力呈辐射状送至四面八方,从山上可以看到送电的脉络。世上最好的登山家其实应该是台电,多少登山路线都是跟随著台电保线道。
东峰正前方,可能是汐止,往左边看,视线穿透四兽山,可以看到101大楼的上半部。尽管天空是蓝色的,但是城市的雾霾让台北盆地蒙上一层白纱。
听我的一位朋友说:「现在的皇帝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精彩了,应该去挑战五寮尖。」,然而我只是肉脚登山客,没有胆量挑战更高难度的山。在棱线上碰到一位登山客,他说民国66年就来爬皇帝殿,当时还不像现在这么好走。现在这些阶梯,以及岩石上面的踩踏用坑洞,都是后来的人所开凿出来。
这条步道跟昨天走的茶壶山步道一样,沿途可以遇到不少外国游客,而且依旧可以听见了很多很奇怪的语言,现在台湾北部的山区处处可见许多老外。
原本向前走还可以走棱线去石坝尖各处,但是想一想前面的路况跟风景应该也都差不多,于是折返,朝西峰前进。
皇帝殿棱线就在东西峰之间拉成一条棱线,中间还有个天王峰,像东峰这样的峭壁,在这条棱线上比比皆是。这原本是浑然天成,经由后人开拓,增加很多坑洞和缆绳,再怎么肉脚的人,只要有心,都能完成这趟棱线之旅。我们就在皇帝殿棱线上面横冲直撞,反正到了这里再也不会有陡峭的上坡,不用去节省体力。
往西峰的这段路,除了可以看到刚才东峰的风景之外,朝向另外一边看,还可以看到北宜高速公路。
我们走到了湳窟登山口,一条路继续前往西峰,听到路过的登山客说:「西峰风景没什么」,而且从西峰那端下去,离东峰登山口很远,反正风景都一样,我们就不再往西峰前进了,于是直接下山,沿著指示返回刚才停车场的位置。
这条下山的路不像刚才上山的东峰路这么友善,要走原始的山路,并未搭设阶梯,但是下山这样走反而比较轻松。很快地就到了天王庙。这里有个公告说明林务局要求拆屋还地,这要怎么说呢?虽然这座庙多年来成为这里的地标,所以叫做皇帝殿;但是毕竟这是违建,能够就地合法吗?
继续往下走,有一个天王庙联系处,这里有一位阿婆看见我们来了就热情喊道这里有卖饮料,也有绿豆汤。我边看心里边想,这些饮料是怎么搬上来的?甚至于还有建筑用的石头。
从天王峰下山,很快就回到登山口,我比较会建议从东峰上,天王峰下,这样比较不累,又可以饱览风景。
旅游信息
交通方式:导航设定「皇帝殿步道」
地址:新北市石碇区106乙县道
登山日期:2019年10月11日
来回时间:4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