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1/09/20 11:27
真藏曰:周徒之感慨, 吾有同感! 末法众生之根基不比正法与像法,当以修福持戒为适根之修持,至于言下顿悟之般若,今已鲜见,以适根适修而言,末法众生实不可把自己估价了太高,以免生出言行不一之恶业, 周徒所...
浏览:1,136回响:0推荐:0 - 精选2011/09/04 23:33
夫,学道之事本为世间第一等事,盖学道无他,证果超生了死为其目的。大乘修士不但自修,更要渡他,此者菩萨道之可贵也! 然而修道若不能识自本心,则学法易起法障,徒费心血,不得正路。故本书第四篇旨在阐明甚深难...
浏览:959回响:0推荐:0 - 2011/08/22 08:44
夫,「悟道」者,即是开悟「本觉」甚深微妙「难言难传」之真如实相也。当然开悟亦有层次浅深之别,并非指一悟就全悟也。 故若以浅白文字说之,就是「释惑」之意也。众生无始以来就具备无生无灭,万德周圆,清净...
浏览:799回响:0推荐:0 - 精选2011/08/04 22:45
真藏曰:「末那识」以「我执」及念念相续思惟为作用,「阿赖耶识」即以含藏及果熟为作用,此其别也。人死后前七识皆散,惟存「阿赖耶识」随业投生也。 周生曰:请问 恩师「阿赖耶识」住于人体何部?有云:在心,...
浏览:827回响:0推荐:0 - 2011/07/18 21:08
佛性者,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,尽虚空,遍法界,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,如此之「佛性」本自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,岂是何物可生?若是老母所生,就不能称之曰:「不生不灭」,若是木公、金母所生,亦不能称之曰...
浏览:905回响:0推荐:0 - 2011/07/01 18:28
夫,「佛性」与「圆满法身佛」,是一是二,切要分辨,不可误会,盖佛性有:「本觉」、「不觉」、「始觉」、「随分觉」、「究竟觉」之分别,众生皆有佛性,皆可成佛,乃指众生皆具「本觉」而修,自能由「始觉...
浏览:751回响:0推荐:0 - 精选2011/06/16 06:06
六祖坛经云:「不识自本心,学法无益」盖芸芸苍生,历刼轮回生死不得返本返元者,皆因不能「明心见性」也。「明心见性」虽为修道者所渴求,但若不识自本心之来龙去脉者,则不管尔多么精进或修五戒十善,或持斋放生,...
浏览:895回响:0推荐:0 - 2011/06/16 05:56
第四篇 悟明本性见灵山 本院主席 文衡圣帝 登台 著书弘道责非轻 勒令三才勿分神 三业清净心贯一 神人合一即传真 圣示:今夜正是本院乙丑奉旨...
浏览:531回响:0推荐:0 - 精选2011/05/27 08:36
古佛曰:周生所言尚有道理,但要明白,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,佛、魔本皆出自心,故乩心佛,则招佛,乩心魔,则招魔,此理心法亦言甚明, 故鸾门虽为辅助人乘佛法,教化人间应运而生,但人乘佛法亦属佛法...
浏览:793回响:0推荐:0 - 精选2011/05/18 08:39
大士曰:末法何以称为末法,盖有教,无行,无证之时也。 因无行之者,故就无比量可言。 无证者,当然亦无现证量可现, 故若要在末法中而不受邪见所惑,唯剩「有教」之「圣言量」可依据矣! 吾奉劝天下修士,处此...
浏览:739回响:0推荐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