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年前就讨论过一阵子「母语」:《不可思议的台语教学》(http://classic-blog.udn.com/jimchuan/3153617),十年来,蓝绿两营都没人做过评量,到底在中小学教「母语」(闽南语、客语、原住民16族语、新住民东南亚语,还好没有南岛族语) 成效如何?有无达到「多元文化、保存母语」的重责大任,或是只成就了政客为选票麻痹选民的目的?
台语、客语、原民语,甚至光复初期的日语,之所以渐趋没落,当然与蒋政权有关,可那也是当时政治局势之所需 (就像蔡说她的的论文毕证是三十几年前英国大学不同的作法一样,不能以民国之剑斩清朝之官)。台岛语言不统一,政令无法推行,上下无法沟通。差的是,蒋同时禁止使用当时台湾人各自的母语——在学校被发现,就罚款。而,毛匪泽东除了推行普通话之外,并未禁说各地方言。
后来真的各种母语渐渐消失了。现在,年纪 35以下的,几乎都满口台湾国语,所知不多的台语单词被拿来嵌在台湾国语中搞笑,例如「走钟」。你要叫这些年轻一辈的全程用台语讲话,就叽哩咕噜,不知所云。这情形被民进党发现后,拿来当作选举议题炒作,陈水扁上台后,玩起真的,真的在中小学教起「母语」了,还一窝蜂在大学成立「台湾语文研究所」研究台语、客语。
现在连我们真正有母语的老人,出门走动购物,也要说台湾国语,否则年轻店员不知你买什么?官府年轻官员不知你要办理什么。
现年35以下的台湾人为什么不会说长辈们的母语?因为一出生就身处台湾国语的环境,而且,家庭结构、生活方式都变了——小家庭大量出现,人口向都会区集中的结果,集合住宅大量增加,邻里间疏于来往,小朋友没有玩伴(无法锻炼母语)。学前阶段就直接讲台湾国语,结果,现在台湾人的「母语」其实就是「台湾国语」,那些政客们主张的「母语」(闽南语、客语、原住民16族语、新住民东南亚语,还好没有南岛族语)其实早已成了像音乐、绘画、雕塑等等的艺术(品)。
刻意去学习,除非你像传教士学习传教地的土语那般投入,否则学了国小六年、中学六年,保证你仍然不会说台语。
林飞帆表示,母语教育不应该被扼杀,学习母语与学习外语并不冲突。真实情况是,在学校教「母语」必然挤压教生存及工作所需的语言的时间、精力。
保存古老的语言,甚至甲骨文、拉丁文,可以当作个人兴趣去研究学习。利用政治手段强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「母语」是反其道而行,削弱自己下一代的竞争力。
目前小学闽南语课本
使用奇怪的汉字、奇怪的注音符号,这两个根本与中文的汉字及注音符号无关,学生在校同时学中文及台文,不搞死他们已是万幸了,还能期待学到「母语」?另外的「台罗拼音字母」,请问飞帆小老弟,你的弟弟妹妹们学了这些能干什么?也到DPP去吃头路吗?
还使用日语的「绍介」,我从未见过中文的 introduction 写成「绍介」的!
限会员,要发表回响,请先登入
- 6楼. 成楚云2019/11/07 15:04
词目绍介 音读siāu-kài 释义
帮人居间引进。源自日语。例:到时阵爱麻烦你共我绍介予恁头家。Kàu sî-tsūn ài mâ-huân lí kā guá siāu-kài hōo lín thâu-ke. (到时候要麻烦你把我介绍给你的老板。)
近义词介绍这是台湾闽南语常用辞典有关绍介的介绍
所有的方言都有亲属关系 或都来自共同的母语
秦始皇统一文字是否是促成其因之一?
在下从未听过有人讲台语时,讲「绍介」。 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7 22:57回覆「母语」就是从小自生活中直接习得的语言,基本上应与文字无关。如果口语,就是听与说;如果手语,就是手部动作+脸部表情及肢体动作。
乡土语言纳入学校系统,一开始就卡在「文字障」里浮沈,如果不是听与说密集使用,绝对不可能学成。政客讲的「母语」实际只是「乡土语言」罢了。
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7 23:02回覆 - 5楼. 没有我这个人2019/11/06 20:24《战国策‧赵策三》: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:「东国有鲁连先
生,其人在此,胜请为绍介,而见之于将军。」
《战国策》原来是日文著作啊!受教了。你学问渊博,学富五车。我孤陋寡闻,台语从未听人说过「绍介」。 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6 21:01回覆 - 4楼. 苏信2019/11/06 16:11
这些个台语学阀不是要推广母语,
而是要推牠们的『台文』,
而且是要逐渐转成牠们的『教会罗马文』!
教会罗马文(=台罗?) 也不可能「得逞」,从贴图(小六下的闽南语课本)来看,估计没有小学生对那些台语汉字、台语注音、台罗字母有兴趣。而且,根本学不来吧!? 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6 17:34回覆 - 3楼. 王凯2019/11/06 11:32就事论事的话,学习地方方言应该是浪费时间吧,我所在的苏州应该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外地人,在与别人沟通,很难用到苏州话,像我女儿,从小讲的就是普通话,苏州话也就能讲几个单词,也不标准,我们小的时候就完全不同,那时候苏州很小,也没什么外地人,父母,同学,老师都是讲的苏州话,这种环境下,你必须会讲苏州话,如今这种环境完全没有了,估计等我们死了,就是全部用普通话的了,要讲地方方言,必须有这个社会语言环境,靠学校教是没用的。
拙见是根本不用特地去学习某种方言,除非是去当地传教、当官、做学问或做生意,否则只是浪费时间。
语言、文化,都会死亡。说穿了,真的只是政客骗取选票的借口而已。
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6 17:52回覆 - 2楼. blackjack2019/11/06 11:04说到母语很有趣,我看最近公视的行走TIT, 有位原住民对老人家谈他们的文化,结果老人说你干脆用国语讲,因为大家听不懂
为什么呢
因为他是用国语思维讲母语 结果导致大家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
这就是现在 母语推动的最大问题「用国语思维讲母语」,这情景也出现在手语的世界。
教育部御用学者在民国六十年代大力推「文法手语」signed Chinese,本来的功用是套进中文,照中文语序比出关键单词的手部动作,让聋生能快些习得中文。结果演变成沟通时也用文法手语。
教育部力推训练出来的手语翻译员,大多对文法手语比较熟悉,手译时,中文程度不好的聋朋友根本看不懂手语翻译员在打什么意思。
手语的世界,分裂成自然手语、文法手语两派,时有争论发生。
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6 17:52回覆 - 1楼. 安心2019/11/06 09:16现在的母语教学根本是乱搞,搞传教士的囫囵吞枣及牛头马身式教育,学这种母语除了像简体字一样,会变成亲不见、爱无心、党不黑种种情形以外,还会写不成优雅的母语文章,或写成北港鱼跳的文章,根本是在消灭母语文化。民进党政客藉「多元」骗取支持,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入「多元」语言、文化,最终排挤掉以前的唯一的中国文化及语言。 田园火鸡 于 2019/11/06 17:29回覆